小米粥和什么搭配最好最养胃
百度         中国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陈亮:    无论训练环境多么复杂,训练区域多么陌生,飞行员们都勇往直前,一直保持临战的思想、迎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锤炼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提升了备战打仗、能打胜仗的本领。时间:2025-08-04 14:21:21 来源:陕新发布
6月10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李铁军、浐灞国际港管委会主任杨兵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深化六个改革’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四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李铁军先生、浐灞国际港管委会主任杨兵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下面,请李铁军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李铁军: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曲江新区的关注和关心!
过去一年,曲江新区紧紧围绕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聚主业强文旅、攻项目稳投资、促消费稳经济、抓招商强产业、保民生守底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一是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实现生产总值336.26亿元,同比增长4.5%,创五年来新高;固定资产投资149.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13亿元,同比增长2.2%;规上文化企业营收144.9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3亿元,展现了曲江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是文旅融合蓬勃向新。“唐朝诡事录”VR剧场等消费新场景落地,飞行剧院等20个内容创作及场景应用项目落户;“种青山葫芦”“塔宝”等现象级文创产品单品销售破千万元,全区文创收入约2亿元,增长28.6%;出品秦腔《无字碑》等6部文艺精品,举办各类演出约5000余场、营收增长32.9%;举办2024美国洛杉矶“长安灯会”、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届秦腔艺术节、西安马拉松赛、世界斯诺克西安大奖赛等20余场文体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次1.46亿人次,同比增长9.23%;旅游综合收入698.20亿元,同比增长3.38%,文旅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三是产业发展聚链成势。依托文旅产业链布局数字创新链,全年新增“五上”企业首次破百,达178家,同比增长128%,创历史新高;招引古思六诺信息科技等企业30多家,培育睿辰文化等数字文化企业10家,新增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5家,营收8.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全区进出口总额8.3亿元,新增外贸经济主体6个;打造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区内产业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入驻企业营收超60亿元;西安万象城、曲江京东MALL、金辉D16街区三大商综落地达效,引进全国、西北和城市“首店”132家,全区“首店”突破430家,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四是深化改革释放活力。从制约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谋划76项具体改革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政企分离、政资分开,理顺改革和规范国有企业运行机制,压减下属企业17户、“关停并转”22家,实施楼观农业公司等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推进城管执法领域及公园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是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大力推进“保交楼、保回迁、保交房”工作,累计完成9个保交楼项目、6个保交房项目交付任务;建成投用曲江第二学校,新增学位2500个,实施曲江三中等4所学校扩容改造,新增学位1965个。狠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累计开展检查3202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315家,排查整改一般隐患8570处、重大事故隐患174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一季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较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5亿元,同比增长6.7%,位列全市开发区前茅。1至4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亿元,同比增速2.4%,超全市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消费活动不断增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2.51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产业持续繁荣,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8.24%和18.14%。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全省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和全市“深化六个改革”部署要求,聚焦五个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全力推动曲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一是聚力攻坚抓经济稳增长。积极推动秦岭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小雁塔历史文化保护片区整治提升项目等15个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太古里、曲江太平坊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华尔道夫、柏悦、希尔顿等4个高品质酒店建设;推动华清学院等17个文商旅教产业项目建设;依托万象城等16家综合体,打造新型消费场景,确保首店突破500家;加快苏宁易购超级体验店等大型消费型项目落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二是创新驱动抓文旅促转型。聚焦小剧场领域,引进“沉浸式戏剧+”“元宇宙剧场”等新业态,加快曲江飞行剧院等文旅项目建成开业,打造现象级小剧场新地标。聚焦数字文旅,深入开发大明宫、西安城墙数字资源,推动芙蓉新天地5万平方米数字娱乐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曲江十大VR体验项目,激活消费新动能。聚焦品牌出海,深化文旅体活动市场化运作模式改革,实施“长安灯会”出海行动,高标准办好西安马拉松等重大活动,扩大节赛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聚焦市场运营,提升长安书院、西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营水平,增强30家文化场馆运营效益,全年演出场次达到5300场,营收增长10%以上,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是精准施策抓招商强产业。聚焦产业聚集,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商贸、科技等10个产业方向招大引强,依托楼宇等场景,重点谋划文化科技产业园、文商旅聚集区、体育产业园、金融产业园、创意设计产业园、城墙文旅圈、楼观文教旅产业园等7大产业区域,引进数字内容创作、大数据软硬件及服务等产业融合项目,带动经济持续增长。依托产业用地,引进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的博物馆、综合运动场馆等公共服务供给,落地一批高品质写字楼、酒店等重大项目,进一步盘活资源,兑现价值。
四是破立并举抓改革出精品。重点在盘活资产、做强主业、提高市场竞争上发力。全面提速专业化整合和战略重组进程,加快“两非”业务剥离、层级压减,推动三个上市公司做大市值,有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推进西安演艺集团改革任务落实,完成秦腔《还我河山》、话剧《我们的祖仙》等剧目创排,推动文旅融合项目《喀什之心》《千年九成宫》商业模式探索,推出《长安的荔枝》《大汉赋》等影视精品。持续用好西安市文艺发展研究院,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平台,推动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五是倾心倾力抓民生守底线。扎实推进“保回迁、保交房”,切实保障购房群众合法权益。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集团化办学,促进“五育”并举,巩固幼儿园规范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成效,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牢固树立人民城市理念,深入推进“以园养园”“以站养站”工作,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大气污染治理等民生重点,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曲江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工作部署,深入践行文化兴市战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重点任务攻坚突破,加快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更多曲江力量。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李主任。下面请杨兵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杨兵: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浐灞国际港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浐灞国际港由原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合并而来。一年来,我们坚决执行“整合优化”决策,立足新中心、建设示范区、打造新高地,释放“1+1>2”聚变效能,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中欧班列持续领先。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自然列,同比增长25.1%,排名全国前列;累计开行2.6万列,占全国1/4以上,带动国际港站从铁路四等小站,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内陆港。国际干线达到18条,“+西欧”集结线路达到26条,跨里海班列数量占全国50%,范围覆盖亚欧全境,货源遍及全国各地。不沿边、不靠海的西安,通过中欧班列强劲驱动,成为全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二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任务,排名全市开发区前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社消总额、房地产销售面积占全市总量1/6以上,限上批发突破3200亿、占全市总量近1/4,为全市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五上”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等6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彰显强劲发展态势。在两区融合元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全新气象、取得崭新成效。
三是产业势能持续增强。新落地全球轨道交通巨头德国克诺尔等项目,区域500强总部及子公司达到98家,产业新动能持续增强。康佳智能、汇芯产业基地等8个投资超10亿元项目建成运营,西部超导二期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4%,临港制造业加快壮大。大宗批发业及物流企业达到3800家,跨境电商企业超1000家,带动进出口贸易额突破435.3亿元,同比增长19.3%以上,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四是人文交流不断扩大。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时隔5年在我区重启;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东亚地方政府会议等国内外大型展会300场,成为“中国十佳会展名区”“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无界·长安》三大演艺反响强烈,年演出超3600场,成为来陕旅游必看项目;牵手董宇辉,发挥兰知春序、终南远眺文旅总部项目作用,合力打造陕西文旅新IP。
五是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新(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所,新增学位1.2万个,更好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区域首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交大一附院陆港医院运营,交大口腔医院浐灞分院、北环医院开诊,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中亚公园建成开园,西安科技馆、规划馆、图书馆建成投用,成为文化交流、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的新窗口。新增绿地98.5万平方米(相当于138个足球场),浐、灞、渭水质稳定达标,空气优良天数268天,市民可“开窗见绿、出门见水”,享受绿色宜居生活。
2025年,西安浐灞国际港将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焦“深化六个改革”,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突出“促开放、强根基、增动能、添活力、优品质”,全力建设中欧班列经济圈,加快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促开放”,保持中欧班列领先优势。稳定开行18条国际干线,新增匈牙利、捷克2条全程时刻表班列;加快俄罗斯、阿塞拜疆等海外场站建设,优化“枢纽对枢纽”格局;加快港站智能化提升,打造国际化、数字化互联网物流平台,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开行效能。
(二)突出“强根基”,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增长。立足全市大局,坚持挑大梁、强支撑、当示范,深耕存量、引入增量,确保GDP增速等核心指标完成全年任务,力争社消总额突破95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贸易额等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再添活力。
(三)突出“增动能”,推动港产港贸融合发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外资项目不少于15个,临港制造企业突破60家,打造新质生产力聚集区。配合办好第六届中俄中小企业家实业论坛,引进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际物流企业,形成“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双轮驱动新格局。深耕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粮食油脂等大宗商品批发业,实现大宗商品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
(四)突出“添活力”,持续深化人文往来交流。高质量建设西安领事馆区,在当前可办理英、法、德、澳等28个国家签证基础上,新增国别10个以上,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理更多签证业务。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推进中国贸促会西安调解中心等3个权威平台落地,构筑公检法司“全生态链”法律服务体系。
(五)突出“优品质”,切实提升群众满意水平。加强西安科技馆、城市规划馆、图书馆“三馆联动”,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推进浐灞右岸高中、浐灞国际港第三学校等项目投用,抓好“保回迁”安置项目,持续优化科技、文化、医疗、教育、住房等资源配置,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杨主任。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国网:李主任,曲江新区一直是市民游客非常喜爱的打卡目的地。今年在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旅消费场景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划和举措?
李铁军: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
今年以来,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曲江,感受文旅消费新场景带来的魅力。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关键方向发力:
一是打造文旅新空间。今年我们将深化“文旅+科技+商业”融合模式,积极对接国内头部演艺品牌,打造现象级小剧场新地标,落地集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的文商旅融合新空间,满足市民游客购物、休闲、娱乐等全方位需求。
二是丰富文旅新业态。曲江新区锁定年轻群体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沉浸游”等文旅新业态。积极对接国际知名科技公司,推出更多数字化文旅新产品。例如在大唐不夜城筹备的亚洲最大飞行剧院——曲江飞行剧院,将利用先进的视听技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中,沉浸式感受大唐文化;在长安书院,开发的《长征·四渡赤水》《永恒的帝国·守卫秦陵》等VR历史体验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打造“可触摸的历史”,带来震撼的感官体验。
三是办好文旅大活动。今年,我们将高标准办好2025世界男排联赛、2025世界斯诺克·西安大奖赛、西安马拉松等赛会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曲江新区品牌影响力,扩大赛事经济规模。同时,策划推出考古探秘、非遗传承、丝路文化等主题旅游线路,例如我们即将在暑期推出的“长安少年行”研学等文旅热点产品。
四是拓展入境消费。今年,曲江新区将实施“产品创新+场景升级+服务优化”三大措施,拓宽入境文旅消费。我们积极利用入境旅游热潮,在重点文旅场所布设外卡 POS 机、开设境外旅游服务线上专区、增加外币兑换服务点、推动境外游客在线票务预订等措施,打通支付结算通道。曲江新区也在积极推进在大唐不夜城区域打造离境退税店,着力打造无障碍消费环境,推动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西安日报:李主任,请问今年曲江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还将有哪些举措?
李铁军: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当前,曲江新区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正在加快打造全市文旅融合“领头雁”、首发经济“主阵地”、新型消费“聚集区”,亟须引进一批高质量文旅项目,大力做强做优主导产业。今年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深化文旅融合,做强主导产业。继续以文旅融合为主攻方向,以“六个新”为抓手,培育文旅产业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拓展“文旅+”融合空间和应用场景,强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向“质量取胜”转变,在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景区打造全新无人驾驶游船,进一步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文化+科技”融合赋能数字文化产业提质升级,培育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加速新场景、新技术的应用,打造数字文化品牌,持续推动《新桃花源记》VR体验项目等一批数字化文旅新产品面世。加快XR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为产业发展注入蓬勃动能。
三是聚力首发经济,打造消费新引擎。围绕首发、首店、夜间经济,重点依托西安万象城、大悦城、创意谷等商业综合体,在一季度引进13家“首店”的基础上,持续招引各类首店、旗舰店,构建差异化消费场景,叠加时尚、非遗、展览、演艺等活动,打造多元化消费聚集新地标。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杨主任,您刚刚介绍情况时提到,要建设“物流+贸易+金融+产业+法治+人文”中欧班列经济圈,请问西安浐灞国际港在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杨兵:感谢您的提问。下一步,浐灞国际港在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方面将按照省市关于中欧班列经济圈构想,聚焦“物流+贸易+金融+产业+法治+人文”6个方面,采取“国际化、数字化、市场化、法治化”4项举措,全力推进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
一是加速“国际化”布局。构建多层次国际物流网络,深化与哈铁、俄铁、德铁合作,运营好欧洲方向时刻表班列、俄罗斯快线,加大中亚班列开行力度;拓展南向通道和欧洲线路,开行更多时刻表班列,打造中亚和跨里海线路全国集结中心。推动海外场站建设,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今天下午即将投运,加快建设俄罗斯莫斯科谢利亚季诺、阿塞拜疆巴库场站,积极谋划建设匈牙利布达佩斯、白俄罗斯明斯克场站建设,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
二是创新“数字化”赋能。构建班列智慧化体系,完善长安号云舱系统,推进与哈铁、俄铁、阿铁、格铁以及沿海港口、沿边口岸数据联通,提升运输通关效率。实施场站智能化工程,提升自动化数字无人码头管理系统,优化远程智能操作效率,升级“云签发”“云报核”系统,实现装卸、监管智慧化,持续提升场站承载力。
三是推动“市场化”运营。构建“市场驱动”运营模式,与山东、浙江等港口深度合作,开通“海铁联运”班列,开行更多“+西欧”线路;深化与中远海运等“国字号”企业合作,深度融入全球港航体系。促进物流贸易融合发展,加强与哈铜、哈锌、俄罗斯铝业、能源等大型企业合作,做大大宗商品贸易规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四是完善“法治化”保障。构建全生态链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推进司法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贸促会西安调解中心等机构落地,构建“一站式”纠纷化解决平台。优化商法服务功能,健全中欧班列线上法律服务,强化法商融合、法企对接;与中亚友好城市、国际法律机构深层次合作,拓展海外业务,增强法治交流,提升班列开行法治保障水平。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杨主任,据了解,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将于今天下午正式投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杨兵:感谢您的提问。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由西安国际港集团与哈铁海关公司共同建设,占地147亩,总投资6210万美元,主要建设“装卸堆存、运输换装、存储展示、综合办公”4大功能区,2025年3月开工,今天下午正式投用,这是浐灞国际港也是陕西建成运营的首个海外场站项目,将成为中国向西开放通道的境外“第一站”。
作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位于西安的哈萨克斯坦码头于去年建成运营,在第二届峰会召开前夕,位于阿拉木图的西安码头建成投用,推动阿拉木图和西安更加紧密连接,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运输升级,打造了中哈经贸合作的“新典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俄罗斯莫斯科、阿塞拜疆巴库等场站,积极谋划匈牙利布达佩斯、白俄罗斯明斯克场站项目,实现“枢纽对枢纽”多点升级;推进“班列+海外仓”一体化布局,构建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的海外仓服务网络,为陕西、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动力。
杨丽萍: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请继续关注我们举行的“‘深化六个改革’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